|
 |
上海师范大学创新理念致力培养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 |
|
|
中新上海网11月20日电(记者 许婧)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大学第一课”之后,上海师范大学校副校长张峥嵘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为该校信息机电学院2016级计算机(师范)专业和电子计算机(中美)专业的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内容。
课堂上,张峥嵘紧紧围绕教材第六章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内容,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前中国的形势讲起,以时间为轴线,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从国民党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到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讲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十四年来中国人民的艰苦战斗。
课堂中,张峥嵘更注重从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前途命运、领导干部普遍关注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入手设计课程内容,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如何延续“长征精神”坚持抗战和习近平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以开放的专业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在不断学习理论,学懂理论中明确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开学后不久,上海师范大学“闻道中国”系列的第一讲如约而至,这门课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走进思政课堂,引领同学们感受理想的光辉和信仰的力量。首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吸引了800多名学生在主会场听讲,约1700名学生分别在20个教室收看现场直播。
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引用大量中西文化冲突案例并加以解说,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闻道中国”已累计举办3次权威讲座,本学期后续5场讲座也已排定。
“‘闻道中国’系列讲座紧扣课堂教学知识点,抛出主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将枯燥的学习生动化。”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书俊说,2500多名学生同上思政课,参与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庄重的仪式感,成为他们的群体记忆。
在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滕建看来,专家的讲座帮助学生实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
创新教学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机制......,无论是学校负责人进课堂,还是校外名师上讲台,都是上师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该校在创新本科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借助国家和地方本科质量工程项目、上海地方高校内涵建设工程、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上海市教委免费师范生建设项目等,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推进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举措、取得显著的成效,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上师大副校长柯勤飞表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快速深远的变化。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看,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汇聚融合,科技催迫全方位的改变,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阶段看,目前正孕育着革命性发展的端倪,全人教育思想引领全球高等教育变革,信息技术与认知科学驱动着教育为中心(1.0)向学习为中心(2.0)创新发展,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大学教育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她介绍说,上师大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核心能力素养,着力构建核心能力素养培养体系(SCIL模型),主要内容由“2S-4C-2I-1L”组成。“2S”即目标导向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Goal-oriented Self-learning,Self-development);“4C”即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CriticalThinking, Creative Solution , Effective Communication,TeamCollaboration);“2I”即国际素养、信息素养(International Cultivation,InformationLiteracy); “1L”即领导力素养(Leadership)。
同时,进一步完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深度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一体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卓越教师,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柯勤飞称,上海师大未来将贯彻“特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改革创新,为创建“卓越师范、一流本科”教育,为国家、上海培养“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而不懈努力。
|
共1页 1 |
|
 |
 |
中国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招生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广告热线:010-57104121 |
|
 |
|
|
招生考试网【官方站】—招生考试主流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