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记者王楷)6月13日消息“假如让盲人来开汽车,你认为需要对现有的汽车进行哪些改善?”类似这样的问题,你可能没想过——不过,它们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今年高考综合评价面试的题目。 今天(6月13日),来自北京和山东的近四百名学子走入考场,迎战“小高考”。与此同时,全国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扎堆周末开考。寻找“偏才怪才”的考试里,究竟各校都用什么考题衡量学生?今年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上午9点半左右,第一批到国科大面试的考生走出考场,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放松的微笑。聊聊天,唠唠家常,并没有想象得那般紧张。 国科大的综合评价能力测试部分为面试,在综合评价总成绩中占30%的分值,高考统考卷面分数仅占60%,其余的10%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意味着,在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学生们基本差别不大、高考成绩折算后又缩小分差的情况下,这一个小时的面试结果是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关键。为何用采用面试的形式呢? 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面试的确有一定的人为性,必须承认这一点。为什么而我们不做笔试呢?原因很简单,每个学生都有高考成绩,已经占了百分之六十的权重。我们还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看看这个学生机灵程度、反应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据了解,为保证面试的公平公正,每组考生进入哪一考场,都由抽签决定。面试过程对所有考生均相同,且全程录像。面试官是由包括院士在内的相关学科一流专家组成。考官对今天参加测试的学子们如何评价?国科大北京地区面试现场负责人、国科大副校长席南华: 席南华:有一部分学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科学,有一部分学生是外在的因素:科学很好,科学能够为人类做贡献,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使他觉得应该做科学,或者我应该喜欢科学。 席南华表示,国科大面试考题范围涉及数理、人文甚至心理等多个领域,甚至如“东方之星沉没,你怎么看”这样的社会性话题都可能涉及。而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学生最能打动考官时,他的答案是: 席南华:他对科学真正有兴趣,是落在实处而不是夸夸其谈。在我们面试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我们感到,他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根据我的经验,真正走得很远的人,从小对于科学探索有一种内心的渴望。这是特别可贵的。在国科大高考综合评价测试进行的同时,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上午11点,一名走出人大考场的考生说,他报考的专业考试中,给出一段“庆安枪击案”的材料,让考生分析当下的舆论生态。在国学专业的考试中,让考生解释什么是“三教九流”。 据了解,昨天共有637人参加人大的自主招生笔试,今天还将参加面试。考生根据其报考专业,将接受不同形式的考核。比如考古专业的考生,会由老师带领去考古现场实践,并且要接受评分。他们还会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去博物馆参观。 另一边,在北大未名湖畔,来自全国各地考生也走入北京大学普通自主招生考试的考场。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同学考完对记者表示。 女同学:有道题给你一首诗,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风干,留到以后下酒,问你写的是什么对象。选项是爱情、岁月还有牛肉干。我在爱情和岁月之间纠结了一下,我忘了最后选了什么。 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初试考2门:《数学与逻辑》必考,《物理探究》和《阅读与表达》选考一门。 清华招生办主任于世洁:我们在测试过程中,给学生一些图表、文字、数据,希望他根据这些信息来分析和解决未知的问题。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也从昨天起拉开战幕。 考生:比如考了苹果公司有七句广告语,把它们翻译成中文,主要就是考口语表达能力是否流畅。实际上,盘点今年各校的考题,“无从下手”的奇葩考题少了,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多了。也可能让看客觉得“不够过瘾”,但考试形式和题型变化的背后,却体现了学校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于科学和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或许更接近自主招生和高考综合评价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