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报道】(记者叶真)高考之后的这几天怎么过?对于已经于上周结束高考的部分江苏考生来说,他们并没有闲下来。本周末,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扎堆进行。 今天,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的综合评价面试吸引了来自江苏各个城市228名考生的参加,其中南京考生占40余人。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综合测评只有面试,没有笔试。“我们今年的录取按照3:1:6的模式,考生今天参加面试分数占30%,平时成绩占10%,高考分数占60%。如果说考生的分数很高,但是今天面试环节中不过关,这样的考生我们也不会录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鸿均院士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国科大面试分数的比重有所增加,从去年的20%增加到了3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则保持不变,依旧是10%。 此前,国科大已经通过一些科学体验活动,提前对部分考生进行了了解。而今天来参加面试的考生们也基本上都是获得过国家和省级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竞赛奖项的“学霸”们。 面试考题紧贴社会热点因人而异 在今天的面试中,每5名考生根据抽签分为一组同时面试,每组考生面试时长为1小时,同时面对3名考官。“学霸”们参加面试,国科大的院士和研究所所长考官们会考哪些问题呢? “前段时间出现了镉大米的新闻,土壤中本身就存在镉元素。你能不能从化学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南通启动中学李键武同学遭遇到的“个性”提问。“我可以通过基因改造先种植一批可以吸收镉的植物,然后再在这片土地上种上植物。”李键武的回答刚刚结束,考官就为他提供了另一种设想:“能不能对种植在这片土地上的植物进行转基因,让它不会吸收镉呢?”“我觉得不可以,因为这种植物没有人敢吃。现在的转基因食品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李键武马上对这个设想进行了否定。几分钟后,在与考官的讨论中,李键武的面试也随之结束。 除了镉大米之外,有关黑客、数学研究的归纳和演绎法、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怎样治理雾霾等问题也纷纷出现在国科大的面试问题中。“我们主要根据学生们报考的方向进行提问,会讨论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当然,很多问题也是在和学生的交谈中突然想到的。”一名面试官说道。 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回答? 在面试中,除了考官的提问,学生们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疑惑向考官提问,或者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小故事。 “现在地球资源紧张,有没有想过把外星的土壤改造,适合人类的种植和生活啊?” “我们家住在9楼,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奇怪,蚊子怎么会可以飞到这么高来咬我呢?” “我们家的小狗大便的时候,总是喜欢围着那个地方绕三圈,但是小便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后来我就上网查了原因。” 学生们的问题和经验分享五花八门。但考官和大家分享的问题就更加让人“脑洞大开”。 “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大家,他们去世后,可不可以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保存,让智慧永存于世呢?” “天到底有没有边呢?” …… “其实很多问题我们也没有答案。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们能够在相关领域中走得更远。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性。”面试官告诉记者,他们所提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开放性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入手,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好奇心,会不会探究问题、有没有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样的“学霸”受院士“青睐”? 来自镇江第一中学的徐若鸿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他不仅获得了信息技术和英语竞赛的国家一等奖,也是数学和物理竞赛省一等奖的获得者。身兼多职的他给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你平时是怎么来安排你的时间的呢?”考官问了徐若鸿平时在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来参加国科大综合评价面试的就有很多像徐若鸿这样优秀的学生。 “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知识面很宽。我们面试的主要是理科的考生,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对历史、文学方面也很有兴趣,而且还很热衷于集体活动,精力充沛。”面试官表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成为了今天高鸿均院士所提的问题,“我们培养科学家,需要学生有远大的志向。可能今天几分钟的面试时间比较短,但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简短的交谈发现孩子们当科学家的潜质。” 除了有远大的志向和潜质、表达的逻辑性,考官们还会注重学生的意志力。“如果你在科学的研究中遇到困难,你该怎样继续进行?”也是今天的问题之一。“做科学研究,失败是经常会面临的事情,那么面对失败,我应该怎么办?” 今年,国科大面向全国招收300名本科生。其中将从江苏招录40名高三毕业生,有30名考生将在今天参与面试的考生中选择,剩下的10人将完全凭高考分数录取。 进入学校经过一年半的基础学习之后,学生将被分到不同的学科。“我们的本科生就会有院士和杰出科学家来给他们进行授课。同时,每个班级还将分配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指导。本科生有什么困难,也可以直接和院士交流。”高鸿均院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