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绵阳师范学院:建设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大学 |
|
|
“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6月11日,在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授牌仪式上,该校2011级学生宋欣益手捧2万元创业基金激动地说:“我从小就梦想有一个婚礼工作室,如今终于成真了。” 如今,在绵阳师范学院正涌动着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像宋欣益一样的大学生正在圆创新创业之梦。 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新形势,该校不断加大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该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智力支持的同时,输送了大批地方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向着建设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周鹏 蔡文婷 邹俊川 人才培养 为师生终生发展奠基 通过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内培和外聘相结合的方式,该校不断夯实人才“高地”,引进了一批教授、博士来校工作,常年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每年,该校都有10多名教师到美、意、德等国访学深造,200余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地方企事业单位“充电”。学校还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分别在历史与旅游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开展暑期全员培训。 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校规定,新进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地方中小学实践锻炼6个月;不断强化“知识回炉”,定期将教学法教师送到绵阳南山中学、绵阳中学等地方优质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践锻炼探究,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 通过深入一线、校企联动,该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该校采取全职外聘、兼职聘用等方式,吸引了20名“双师型”外聘教师来校工作。学校制定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与地方企业、行业在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机制。该校遴选了一些优质企业作为学校技能、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培训基地。许多教师走进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挂职,主动承接地方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任务。 通过全员培训,点燃了全校教师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专任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目前,该校全年在读博士教师60人,毕业回校博士13人。目前,该校在校工作博士突破100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突破100名,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双百突破”,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对外开放办学开阔学校办学国际视野。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绵阳师范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让学生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学校邀请企业、用人单位和专家,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该校还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电商商学院。培养方向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让绵阳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越来越“不愁嫁”,近几年最终就业率都超过90%。“踏实肯干上手快”成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校地合作 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5月19日,绵阳师范学院与游仙区政府举行校地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这场校地合作的覆盖面很广,该校几乎所有的院系都被调动了起来。目前,已初步确定了“送智”工程、人才双向培养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合作开展基础教育等项目。 该校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00余人,学科门类齐全,创新能力较强。该校发挥优势,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这种校地合作模式实现了双赢,为学院应用型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了支撑。该校除向地方输送师资力量外,正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近年来,该校参与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00余项,以及大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 2014年6月,绵阳师范学院与绵阳高新区签订协议,利用学校在生物科学方面的学科优势,共建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绵阳师范学院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共入驻企业23家。2015年3月,该校还与高新区相关机构合作,共建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营。 在校地合作中,该校不断为自己注入更多的“地方基因”。利用人文社会学科优势,参与北川小寨子沟、绵阳科技文化广场、朝天区等旅游规划;利用环境学科优势,参与了千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 在绵阳科技城建设中,随处可见绵阳师范学院的身影。 为推动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该校牵头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和绵阳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研究中心,与市内其他高校一起,共同打造绵阳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绵阳文化产业发展“智库”,获得科技部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部人才培养、文化部走马羌寨综合旅游开发等项目。该校还积极参加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先试政策要点、实施方案的讨论、研究与规划。 创新创业 为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在绵阳师范学院校园孵化器基地,绵阳国之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旭波和伙伴正在调试机器人。“现在已完成了教育机器人的初期调试,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将集中进行技术攻关,争取在下半年完成原型产品。” 朱旭波今年读大四,创业的想法萌发于大二时参加的创业培训。去年7月,他注册了公司,免费入驻校园孵化器基地,还获得了3万元的绵阳市大学生创业基金。 在绵阳师范学院,越来越多像朱旭波一样的大学生选择了创新创业。这股热潮的背后,是学校愈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完善的孵化平台。近年来,该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毕业生和在校生创业典型。今年4月,该校还成为绵阳首批“众创空间”示范基地。 早在2008年,该校就成立了创新学院。创新学院开设了15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长达两年半的创新实践班里,学生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类实践平台,参与发明创新、文学艺术创作、大学生竞赛、机器人教育和创业实践(计划)等实践活动。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该校学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近900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400余项,学校建有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亚洲机器人联盟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科协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等。2014年,创新学院组织申报的2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 创新学院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探索创新创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工作。
|
共1页 1 |
|
 |
 |
中国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招生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广告热线:010-57104121 |
|
 |
|
|
招生考试网【官方站】—招生考试主流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