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导孩子接纳适度考试焦虑 |
|
|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心理教师董艳菊 案例: 小慧是班里的“尖子生”,同学们很难把考试焦虑与她联系起来。“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我不可以有焦虑。有一次,我跟同桌说起担心第二天的考试。同桌夸张地睁大眼睛说:‘你担心考不好,那我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说自己害怕考试之类的话了。只有在家里,我才会和爸爸妈妈说起自己的压力和焦虑。每次他们除了说些安慰和鼓励的话,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让我放松下来。他们经常说,不要有那么大压力,考成什么样都不要紧,只要你尽力就行了。可是他们越这么说,我压力就越大。我怕自己高考时万一真考不好,那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分析: 高考对于每名考生来说,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经历,考前出现紧张焦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心理学上,焦虑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焦虑的情绪体验。正常范围内的焦虑是人成长的一部分。研究显示,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学习和考试的顺利进行,而过高的焦虑情绪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潜能的发挥。 对于高考生来说,父母提供着重要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焦虑,接纳正常范围内的考试焦虑,就会使考生以更自信的心态迎接高考。 建议: 停止说“别有压力”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压力是可怕的,你不应该有压力”或“焦虑会使你的情况越来越糟”这样的含义。这无异于在用消极的语言给孩子暗示。相反,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或是感觉压力大时,告诉孩子焦虑是正常的,适度焦虑有助于潜能的发挥,使人在危险情境中保持警觉。从这个意义上讲,焦虑有其积极的意义。 别想干掉焦虑 当孩子对考试焦虑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父母就要顺势引导孩子接纳焦虑。是的,你没有看错,是接纳焦虑,而不是摆脱焦虑。在生活中,我们一提到焦虑,就会想到要控制它、摆脱它,结果反而会使焦虑感加重。这是因为,导致我们焦虑的,往往是对某种可怕的结果的预期。比如高考生焦虑的内容大多是:高考失败了怎么办?我失眠了怎么办?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这样就会越想越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接纳焦虑就是不要想着干掉它,摆脱它,而是学会与焦虑相伴,接受自己处于考前焦虑的事实。顺其自然是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 帮助减少焦虑 处于焦虑情绪时,考生最好别任由自己乱想,而是要变换环境。环境变了,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眼前的环境和事情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很多,如听听音乐,出去散步,看看“闲书”,聊天,泡个热水澡或是去运动等。 借助专业心理咨询 当孩子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时,父母就要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了。大多数高考生通过自己的调节和努力,最终都能顺利完成高考。但是孩子出现严重失眠、抑郁、胸闷、全身发抖等症状,还是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诊断,对焦虑的来源做出分析,并提供专业的帮助。
|
共1页 1 |
|
 |
 |
中国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招生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广告热线:010-57104121 |
|
 |
|
|
招生考试网【官方站】—招生考试主流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