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鉴别资料优劣的四大标准
1,是否按最新大纲编写
每年公共科目的考试大纲都要作一些变动,有时变动大,有时变动小,有些科目变动大,有些科目变动小。通常考研政治大纲变动较大,例如1999年变动考点120多处,2000年更是变动192处,2001年也变动数百处,2010年变化更甚。如此剧烈变动使得大纲出台前出版的政治资料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强烈建议大纲修订完成后(6、7月左右)一、两个月再选购政治资料,因为资料相应的修订、出版也还需要一个周期。凡此前市面上出现的政治资料,往往是根据前一年旧大纲编写的,一律不能买。
2,是否符合复习规律
每一科的复习都具有明显的轮次,一般是三轮,每一轮又各有特点,资料也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因此,第一轮复习不要轻易购买什么“冲刺”、“模拟”之类的辅导书;最后一轮复习也不要回头去买什么“大全”。最好是能按照复习进度选购相应的一套资料,效果会比较好。
3,时效性
最典型的就是时事政治。每年要到9月份等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结束以后,时政内容才能大体确定,再花上一段时间整理编纂,最快也要到10月才成熟。9、10月份就迫不及待摆上市场的往往内容不全、重点混乱或粗制滥造。
4,编写质量
这是判断一本考研资料好坏标准的核心。鉴别方法之一是考生根据自己最为熟悉的内容对同类书进行比较,方法之二是对当年考研试题和当年的复习资料进行比较,看资料对重点的把握程度。比较省事的办法是看出版社,权威出版社因为要顾及长期效益和招牌,对所出的书籍把关严格,质量较高。
(三)选购资料应避免的四个误区
1,追求数量
不管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自己,见资料就买,买来就做,把复习等同于做资料。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很不好,关键还是应该有重点的去做一些自己薄弱方面的题,以使它们得到巩固和提高,也就是说做题不在于多多益善,更主要的还是要有针对性。
2,过于性急
许多同学惟恐资料买晚了来不及复习,特别是看到别人有了几本以后,心里更不踏实,于是匆忙买一本再说。这种方式往往很难买到真正有用的辅导资料,因此要有耐心,等到有一部分资料出版后,经过比较,再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需求,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复习辅导资料。
3,过于轻信
一些同学对于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师往往崇拜得五体投地,只要书店里有他们的新资料出现,不管真正需要与否,照单买断不误。虽然一些名师主编的资料非常出色,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是为了挣钱而应付的粗劣之作。因此,买书之前,一定要好好鉴别一下。
4,忽视印刷质量
印刷质量其实是全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例如数学辅导资料印错一个数字或字母,都可能让你白费半天劲而毫无结果;政治多项选择题的“标准答案”要是印错了,问题就更大了;另外印刷清晰程度和纸张质量也会对你的视觉甚至是学习的情绪都有影响,毕竟备考复习阶段,平均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和这些资料打交道。质量很精美的一本书,看着可能心里也会觉得很舒服,这样多少会有助于提高复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