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企联姻 产教融合”:西安培华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侧记 |
|
|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2015年,西安思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代码:130508,学位授予门类:艺术学)、车辆工程(专业代码:080207,学位授予门类:工学)等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家审核,予以备案。至此,西安思源学院已经具有23个本科招生专业。 今后,西安思源学院将按照国家教育部及陕西省教育厅的要求,重视新增专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办出专业特色,确保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雷军莉) 适应教育“新常态” 倒逼人才培养紧贴市场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深化内涵、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道路上,西安培华学院一直在探索与创新,并且成绩斐然。新时期,作为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西安培华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合集团化办学为特征的新型教育模式。面向区域、城乡发展,推进“校企一体、工学结合”,融行业入专业,打造商贸、信息、银色、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等优势专业集群,建立开放立交的终身教育体系,走出一条适合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 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倒逼人才方案的制定紧贴市场需求。德才皆备、思维敏捷、且具有超前意识的西安培华学院掌舵人、该校理事长姜波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熟悉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最新技术的能力。”为此,姜波与专家们通宵探讨,从打破“应试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到鼓励“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再到探索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多元化考核标准的教学改革。在姜波的推动下,学校积极推进“产学一体、工学结合”,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和管理,探索创业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工科开设“科技创新实验室”,实施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法。该校的“卓越人才教改班”,“高级播音主持班”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重视学生实践教学外,该校还特别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把做人放在首位,开设国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实施“全人教育”,建立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终身体育教育”、“学生兴趣特长”与“团队合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身、心、灵、智全面发展。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学校把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在博士、“双师型”教师和学科专业建设亟需的人才上。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教学名师和企业工程师成为“培华”各学科的带头人。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围绕教学、科研、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开展教学培训。与西北大学、建筑科技大学对口帮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岗前培训、访问学者、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产学研”结合办学 课堂与厂房无缝对接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服务企业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该校理事长姜波的推动下,西安培华学院相继与陕西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润万家集团、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侨商联合会、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马建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西安塞纳河企业集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事长姜波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具备相应丰富的课程背景知识,还要具有现代大学课堂应具有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技术,具有相应企业或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该校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懂市场会技术的高级技师、总监、经理等作为课程改革专家,参与学校人才方案制定,把最新的技术、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专家进教室”。另外,该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 校企合作不走形式、摆架子。2015年3月30日,该校市场营销专业54名学生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西安分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学实习,涉及行政内勤、财务、营销等多个岗位。2013年,西安培华学院96名2010级人力资源本科学生进入华润万家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教学实习,并有多名实习生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良好的表现和扎实的基本功最终被医院留用。 2013年5月24日,西安培华学院携手世界第三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西安培华学院中兴电信学院”,将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行业指引、企业参观、课程体系学习、岗前培训、行业技能认证、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学校建有将银行系统、公司、办事机构等搬到校园进行全仿真实训的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工程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广联达软件实训室等10余个教学实验室以及国内领先水平的电路与电子线路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药学和护理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服装工艺室、多媒体设计制作室、汽车电控技术实习车间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7个,为学子实验实训搭建了便利的平台。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唐隆君还未毕业,便成为甘肃兰州润色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独立开发该公司在线网站平台。 开放包容 专家“引进来”,学生“走出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该校理事长姜波博士29岁从日本留学归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姜波确立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在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与国际接轨,春风化雨、桃李争妍,树立起民办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旗帜,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杰出人才。 2014年9月4日,该校迎来日本十所著名大学的百名大学生代表团来校参观访问,日本大学生同该校日语系学生一起进行了友好交流,该校学生为日本友人表演拉丁舞、女声独唱和现代舞《暗香》、古筝演奏《绣荷包》等多个丰富多彩的节目,日本的大学生们也表演了歌曲大联唱,现场气氛热情温暖。日前,挪威博目洛学院86名师生代表走进培华,在与该校学子互动交流中,了解了双方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该校学子还用民族舞蹈、现场书写毛笔字、赠送书法作品等形式向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出去,引进来。培华先后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学结为友好学校。2011年以来,学校与陕西教育留学服务中心、省外办外事服务中心等建立密切合作,持续开展赴美带薪实习、赴日带薪实习项目,优秀学生不断“走出去”,尤其是学校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每位毕业生都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取得出国教授汉语言的工作机会。2012年学校特聘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建生博士为客座教授,2013年聘请美国新英格兰(东北六大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麦克尔·托马斯博士为名誉教授。2014年该校加入全球高效发展委员会,聘请全球高校发展委员会主席斯蒂夫·迈克尔博士为学校高级顾问。 此外,学校与美国托马斯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韩国培花女子大学等院校建立国际合作教育。在各专业中开设国际班、中外教授联合双语教学,课程学分互认、学分互转;专科学生可通过“3+0”、“3+1”培养模式攻读本科;本科学生可通过“4+0”、“3+1”培养模式攻读中外两校双学士学位,也可以通过“3.5+0.5+1”、“4+1”培养模式进行本硕连读。 创新创业 执着追梦培华人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的愿景,成为全球最令人瞩目的经济体新增长动力的引擎。在姜波看来“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焰,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培华,他们就像一粒种子总要破土而出,经园丁培育终成大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07年提出创意创新训练、11年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到申报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建科技创新实验室,再到现如今的“创客中心”,从在学校中兴电信学院搞的一块“试验田”到形成一套完整的以产学运营、专利技转和创新创业为主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并应用到全校各个专业的常规教学当中。西安培华学院“创客中心”的演变过程是该校实验实训条件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正是有了过硬的实习实训条件,科技创新活动在该校校园里蓬勃开展,硕果累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取得多项全国和省级大奖。该校认真组织教师对学生参赛项目进行指导,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与水平,并在师资、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在第十届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中,培华学子同16所高校的76支参赛队同台竞技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等全国性的大赛中该校学子均取得较好成绩。 2013年10月,学校6项“大创计划”项目喜获国家级立项。雷立:西安培华学院2014届校友,创立西安安万立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伟东:西安培华学院2009届校友,创立西安普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葛万勇:西安培华学院2009届校友,西安森宝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嵌入式开发工程师。2014年6月份,该校成立了西安培华学院社科联,为学校师生申报省社科联项目、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科普活动等搭建了新的平台。 桃李芬芳,数以万计的毕业生遍及大江南北,围绕应用型大学建设,西安培华学院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历经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拥有高新、长安、郭杜等校区,馆藏纸质图书134.8万册。形成“千亩校园、万名学子”的办学格局,校园环境整洁清新,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强民办高校”、“陕西诚信民办高校”、“陕西省文明校园”、“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成功典范”、“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就业质量示范院校”等。 文/王高宝
|
共1页 1 |
|
 |
 |
中国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招生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广告热线:010-57104121 |
|
 |
|
|
招生考试网【官方站】—招生考试主流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