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西安培华学院专职教师培训报告会结束之后,教师们交流探讨心得体会,纷纷表示本次的培训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不足、明确了目标、重塑了自我。 省级师德标兵、人文学院教师赵洁认为: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能是把书本上的内容简单重复几遍就行,而是要利用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并带着一些感悟走出课堂。 省级师德先进个人、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杜萍认为:今后课堂肯定的方向是教师要做的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而针对创造为主的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许回归“发现天才、奖掖后生、亦师亦友、终身同道”的教育本真,才是正道。 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王增智认为: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大潮里,要具备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 商学院教师田沛认为:在我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期中,特别要强调“互联网+”思维,注重“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观念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 曾经在会场上向魏忠博士提问的国际教育学院留学归国的教师曹明认为:教育是以尊重每一个个体为前提的;每一位同学的进步是在他/她自身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取得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唯一的终结性考试;学生只要在他/她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迈过了所谓的“坎儿”,这就是他/她最大的进步;教师可以是指导者、促进者、协调者、助手甚至知心朋友;教师不一定也没有必要处处表现出比学生高的学术权威,应虚心听取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论述、建议;教师不是神,应该走下自己铸造的“神坛”,与学生平等探讨学术思想、交流学术观点、人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