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于7月15日下午召开创新创业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研讨会。温涛校长,郭权副校长,各系及基础教学部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教务部及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郭权副校长主持。 会上,电子工程系孙晓凌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伟主任、软件工程系李迎秋主任、信息管理系陈廷斌主任、商务管理系李浩渊主任、数字艺术系余庆军主任分别对各系创新创业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具体措施进行了汇报。 随后,温涛校长做出重要指示。温涛校长指出,本次会议是在学校组织结构调整之后,针对创新创业改革工作召开的首次会议。学校组织结构调整能够让各系集中精力对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每个系要选择一个专业作为牵头专业,集中精力建设成为示范性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思考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要让学生学什么。要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学习新内容,及时补充“四新”的内容。课程内容设计要与市场、经济、技术密切联动,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并尽量保证其与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第二、教师应如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项目、主题、活动等四个方面研究如何教学,如何评价,要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除了学习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应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以达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基于本专业能力指标,梳理课程与能力的对应关系。相关职能部门要注重对课程实施过程、具体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法等教学过程的监管,对T-C能力指标在课程设置中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创新评价和管理制度,以便指导系部对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落实。第三、学生应如何学习。在学生学习环节的安排上,要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合理引导。在“学”的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方法;在“习”的环节,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指导,包括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应用性实践等。第四、应如何进行评价。各系部和职能部门要深入思考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各系以重点专业的重点课程为切入点,研究制定课程、项目、主题、活动等教学环节的具体评价方案,职能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以及能力指标达成度的评价办法,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实效。 温涛校长强调,各系要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并将具体措施落实到课程建设中:针对公共课程,要梳理专业群对人才的基本能力需求;对专业课程,要做出课程与专业能力的对应关系,一个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应当有几门课程的多次覆盖;要及时更新行业的创新知识和技术,对于课程、专题、项目、活动的设计也要进行同样思考。 温涛校长要求,每个系要选择一个专业重点建设,每个重点建设专业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梳理核心课程,至少选出1-2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从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成熟1门课程申报答辩1门课程,落实实施1门课程,评价1门课程,让创新创业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要通过创新创业改革设计出一组课程、一组专题、一组项目、一组活动,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具体建设时间及措施,并将此项工作做为下学期的重点工作。各系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为系主任,第二责任人为系书记,第三责任人为专业团队主任。教务部、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要首先注重指导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保证所设计的课程、专题、项目、活动能够实现对T-C能力指标的反复多次覆盖,随后再指导教师教学,以此保证此项工作的切实落实。 会议最后,郭权副校长进行了总结。郭权副校长要求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温涛校长的指示精神,各系要由系主任牵头,认真思考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聚焦具体专业及课程,明确具体建设规划,形成具体建设架构。从下学期开始,学校对课程建设情况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过程监控:第一阶段是课程改革设计,由各系申报,通过答辩等形式进行评审;第二阶段是课程建设,将在课程设计成熟后,进行课程实施,并对课程教学环节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保证课程设计内容能够切实落实。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激励政策和管理制度,将学校创新创业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