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厦门的高等教育界迎来一件广受瞩目的大事——“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升级成为“厦门华厦学院”,成为厦门第一所由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的院校。 事实上,2015年对于华厦学院来说确实不同寻常,除了成功升级之外,华厦学院还成功与知名企业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牵手,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全国首批合作院校;同时,华厦学院的首次本科招生也交出“漂亮成绩单”——面向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率达100%,计划完成率近90%…… 上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路甬祥在视察调研华厦学院时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华厦学院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校训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应用型职业教育特色,其非营利办学理念、民办机制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仅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还积极开拓加强与台湾乃至国外高校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并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在新兴网络时代探索走出自己的道路。 昨天,华厦学院迎来了22岁“生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厦学院,一睹这所新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风采。 1 大力引进社会资源 企业“驻扎”学校开展教学科研 今年4月,华厦学院经过与全国215所院校的激烈竞争,最终成功入选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30所合作院校。据了解,该项目是为了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一次深度合作。昨日,华厦学院“中兴通讯ICT基地”已正式揭牌成立。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华厦学院创校名誉董事长蔡望怀就前瞻性地提出:学校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技术,要加大对新技术专业的投入建设。两年来,华厦学院院长王小如带领全校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特点和敢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专业群及校园信息化建设。 目前,华厦学院与中兴通讯合作建立了“中兴通讯ICT学院”和“ICT技术应用科研和推广中心”,主要在智慧教育、4G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化等ICT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合作,探索“校企联动、互促共赢、全程共建”的ICT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据介绍,前期,中兴通讯投入500多万元建设设备平台,华厦学院也投入700多万元建设平台,未来对基地技术升级,双方将按照1:1的投入,以保障与行业同步。今年,学校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招收了164名学生,这些学生将可以充分享用双方合作的所有资源,第一时间接收到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可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和应用研究的水平。 中兴通讯驻校工程师告诉记者,该合作项目启动后,公司就指派专门团队长期驻扎在华厦学院,与专业老师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和新技术开发研究等工作。学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优异者,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公司工作,而且很快就能上手,这将大大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源效率。 可以说,这是一个深度融合创新的校企合作的生动例子,这种创新举措的结果是:使校企合作能够加快专业跟随行业发展的步伐,使专业和学校可以迅速融入到行业的核心体系,使合作高校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业内的大学、业内的团队、业内的专业”。 2 多媒体“智慧”教学 在线课程制作与学生实训相结合 华厦学院在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和超星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华厦-超星数字教学媒体制作基地”,其重要意义在于能有力推进学校在线教育资源开发,使智慧校园有了教育资源的保障,不仅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辐射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该基地也在此次校庆活动周期间揭牌。 华厦学院认为,在线教育和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未来职业教育的方向,为此,学校决定投资建设全套的摄影室,并配置编辑发行设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制作职业教育“幕课”课程,为学校信息化教学做内容上的准备。 据悉,目前该基地设有符合专业标准的摄影棚、专业录音棚、编辑工作站、达芬奇调色工作站以及观摩室、资料档案室等,完全可以满足近期内在线教育节目的制作需求。该基地除了和超星合作制作视频课程之外,还兼作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尽早地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专业操作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最近他们正忙着录制系列人物访谈节目。这档节目的特点是,从内容策划、文案写作、主持人到摄影、录音、后期制作等环节均由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身接触整个数媒制作的流程。 该基地的创办可以说是学校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台湾高校入驻华厦 两岸职教深度融合 作为具有对台区位优势的厦门高校,华厦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关于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对台交流合作近10年,已与多所台湾应用技术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台湾修平科技大学就是其中之一。据悉,今年双方还将有大动作,合作共建“两岸职业教育培育基地”,该基地旨在深化闽台教育交流合作,加大双方在师资、学生交流,教材、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同时服务台企的人才需求。 华厦学院介绍,这次合作比以前更加深入,因为该基地将作为台湾修平科技大学开启大陆合作交流的总部,台湾修平科技大学将派人员长期驻校,和华厦学院共同推进该基地的相关项目。而且,这些驻校的台湾教学和管理人员还将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来参与华厦的部分教学工作,让学生能“远程”共享台湾的师资和教学方式。 当然,该基地的合作项目还不局限于此。双方还将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开展证照推广培训等业务。近期将推进单片机基地建设,建设成为大陆该证照培训推广基地和两岸技能竞赛基地;拓展其他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师互派、培训和课程引进、开发等工作。 同时,双方在原来的学生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层次,可以是短期研修或学历对接提升等多种形式,同时实现两校双向互通。此外,双方还计划开展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闽台合作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试点工作,即闽台“4+0”办学模式试点,共建在华厦学院的二级学院。 4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华厦学院的做法也有新动作——学校与厦门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绿色生态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该基地也于昨日揭牌。 据了解,该基地位于同安区风景秀丽的三秀山村,双方的合作将涵盖商业策划、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食品药品检测、物流工程、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培养,搭配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师团队,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现代农业产业中发挥专业所长、激发创新活力,主动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更紧密地与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结合和互动。 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对于一所非农林类高校来说,算是一桩新鲜事。近几年,华厦一直致力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校内的“校企创业培育基地”就是成果之一,在这里,学生可以和校外企业合作创业项目。今年,华厦启动“众创空间”项目,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打造新引擎,此次共建的“绿色生态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 在这个项目的合作前期,学校将为合作社提供商业项目的咨询和策划。在项目后期,学校将为基地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食品安全检测、电商营销推广、农场导游服务、农产品流通、产品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未来双方还将整合资源优势,共同申报政府的相关农业项目。 作为民办本科高校,华厦学院将民办特点发挥到极致,通过与企业全面深度合作,大力开发和引进社会优质资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华厦将参加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秋季会议,同时也将迎来该联盟的入校考察评估。相信这将又是一个新起点,华厦正昂首阔步在建设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的征程上。 链接 华侨捐助成立管弦乐团 校园文艺有了新亮点
华厦学院建校22年来,始终坚持非营利性办学,是国家“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试点院校,于2013年成为首批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成员。 正是这种非营利性办学的公益精神,使华厦学院吸引了不少爱国华侨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近日成立的华厦学院管弦乐团就是由菲律宾爱国华侨庄炳生先生捐资创建的。 两年前,庄炳生曾捐资百万元,为华厦学院建造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该中心旨在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据悉,此次为祝贺华厦学院升格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时帮助学校学生提升音乐艺术修养,庄炳生向学校慷慨捐赠了123件管弦乐器,帮助学校组建管弦乐团。 据介绍,华厦学院一直很重视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每年的四季音乐会、素描写生课、陶艺制作课等深受学生的喜爱。此次组建的管弦乐团由48名学生乐手组成,学校还专门从厦门大学聘请3位专业教师入校指导。
通讯员刘娜
|